克林頓在1992年12月組建了他的經濟團隊:高盛集團董事長羅伯特·魯賓出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;得克薩斯州參議員勞埃德·本特森出任財政部長;國會議員里昂·帕內塔出任管理與預算辦公室主任;前國會預算辦公室主任艾麗斯·里夫林出任帕內塔的助理;伯克利大學經濟學家勞拉·泰森出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?肆诸D要求他們起草一份經濟方案,在1993年1月初提交。
為了實現改變,克林頓政府制定了一份預算,在5年里將財政開支削減3750億美元,使財政收入增加3280億美元。他促請國會降低國防和社會福利開支,這兩項是預算開支的主體。在財政收入方面,克林頓試圖對富人增稅,并征收規模較大的能源稅。
在實施規模較大的能源稅的刺激之下,樂觀的期待激發了“網絡泡沫”,人們大舉投資于互聯網、生物科技和通訊等新產業。設備與軟件投資每年以9. 6%的速度增長,拉動實際GDP每年增長3. 7%,帶來了美國史上為時最長的持續性經濟復蘇。在此期間,生產率的年增速達到1. 9%,為數十年來的最高點。美國財政部也在數十年負債之后,首次開始清償債務,不過金額極低。
經濟的良好表現,只是克林頓時代的諸多成績之一。1993年,克林頓促使國會通過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》,該協定在1994年生效。但他還是在性丑聞陰影籠罩下下臺,并違背誓言,在調查過程中撒謊。莒紅人曾經讀過這樣一段文字,萬事萬物萬人萬象,不可能盡善盡美,足矣。
|